目录导航:
- 麦积山石窟发现者
- 复旦大学冯伟还任教吗
首先让麦积山石窟被纳入现代视野的是日本学者大村西崖,1917年(日本大正6年),大村西崖著《支那美术史雕塑篇》,在此书中,引用了北周庾信《秦州天水郡麦积崖佛龛铭》,国外始知大都督李允信在天水麦积山建七佛龛事。但这条资料仅仅是大事记性质的,比较简单,所以并没有引起人们对麦积山石窟的重视。
真正将麦积山石窟引入国人视野的是天水学者冯国瑞先生。1941年初,冯先生开始整理地方历史文献,接触了很多有关麦积山石窟资料。同年农历4月初八,冯先生和朋友赵尧丞、聂幼莳等同行首次到麦积山实地考察,以“对证古本”的方式去找古迹,抄录碑文,勘察地理环境,并对洞窟做了编号,发现以前未有人谈到的壁画,颇有收获。随后写成《麦积山石窟志》,由陇南丛书编印社石印300本发行。该小册子是国人对麦积山首次考察研究的成果,当时在《大公报》、《益世报》、《燕京学报》等新闻媒体均有相关报道,对宣传麦积山石窟胜迹起到很大作用。麦积山石窟始继敦煌之后显扬于世。
麦积山石窟(在今甘肃天水东南45里)始凿于后秦姚兴时(394~416),当时“千崖万象,转崖为阁,乃秦州胜境。”后经凉州各割据政权不断续凿,至北魏初期已具相当规模。北魏重视石建筑艺术,使麦积山石窟的开凿进入一个新时期。
这一时期开凿的石窟有很多,建筑风格并不完全相同,如方形,平顶,左右侧壁各一圆拱大龛;或正壁和左右侧壁各凿1大龛,四壁上方加凿小型龛;或平面作马蹄形、穹窿顶,等等。壁画内容亦争奇斗胜,有年代最早、面积最大的西方净土变。麦积山存窟龛194个,敷彩泥塑及石雕7000余尊,壁画1000多平方米,大部分是北魏时期创制的(小部分为十六国时期及西魏至明时期创制的),在麦积山石窟艺术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。
后有经过隋唐宋元明清历代,有不断开凿和修建,因历代地震的缘故,中部山崖崩塌陷落,遂将山崖自然分为东崖和西崖两个部分。东崖的石窟以涅盘窟、千佛廊、散花楼上的七佛阁等最为精美。西崖聚集着万佛堂、天堂洞、121窟等最有价值的洞窟。万佛堂又叫"碑洞",跨进门,迎面是一尊3.5米高的接引佛,双目微合,双手作接引之姿。窟内现存泥塑30多件。前壁的左上侧留有影塑的千佛千余身。窟龛中有许多制作精巧的弥勒、沙弥、供养人的雕塑。
凡是亲自去瞻仰过麦积山石窟的游客,无不被它的磅礴气势所倾倒,也不得不感叹古人先辈们的聪明才智以及勤劳的双手。
复旦大学冯伟还任教吗是的,冯桑教授还在复旦大学
复旦大学教授有车静光,陈灏,陈焱,陈张海,金晓峰,李世燕,马世红,马永利,沈建,盛卫东,王迅,吴义政,吴永时,周磊,周鲁卫,资剑,杨中琴,王德峰,彭希哲,梁鸿,孙时进,任远,史正富,王磊,童兵,王德峰,杨金水,赵东石,李大潜,黄吉平,吴长勤,韦红,蒋最政,葛剑雄,石磊,李娟